中国健康网 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注册会员| 登录本站 中国健康网
热门搜索:
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更多

基础心理学

2020-02-13 来源:未知 编辑::ldh 阅读
基础心理学

§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

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心理健康的定义为:①身体、智力、情绪协调;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本书定义心理健康是指:①心理形式协调、②内容与现实一致、③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

体验标准: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作为评价指标;

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作为评价指标。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

(一)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

影响因素:①人的认识水平、②生活经验、③性格特征、④当时所处的环境、⑤神经系统的类型

(二)心理活动耐受力在遇到强大精神刺激后,能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三)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的形式和效率存在自身的节律性。一般用心理活动的效率作为指标。

(四)意识水平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五)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易被周围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表现为意志薄弱

(六)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控制程度进行调节的能力。

心理自控能力好的人:①不过分拘谨;②不过分随便;③情绪表达恰如其分;④心理活动自如,言语通畅

(八)自信心个体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认知能力

(九)社会交往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十)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始终不脱离生存的环境,并随其做顺应性改变的能力。

▲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个体试图采用忍耐环境的这种适应方式是消极适应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

▲“心理正常”意味着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这对范畴,是用来讨论心理上“有病”与“没病”的问题的。

▲“心理异常”包括:①确诊的神经症;②各种人格障碍

不正确的是心理不健康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不健康不是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

▲个体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咨询心理学精神病学都关心,但关心的动机和目的不同:前者为了鉴别(选出没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后者主要是为了治疗。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①心理健康的人;②心理不健康的人;③心理正常的人

心理咨询针对如下的人进行:①没有精神疾病的人;②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人;③心理健康的人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从静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在某一时段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从动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关于健康心理活动,正确的陈述是:①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②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③它是围绕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④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关于不健康心理活动,正确的陈述是:①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②是那些偏离健康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③是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面作用的心理活动

三、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②严重心理问题;③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第一单元 概述

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而不是严重心理问题者

一、用途:

▲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模式,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的作用:①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相区分;②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③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不要延伸到思想政治领域);④咨询方案的制定;⑤疗效评定;⑥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⑦职业培训;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⑨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没有个体心理研究

二、效度: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效度标尺

效度有三项指标:①症状学效度。②预测效度。③结构效度。

(一)症状学效度:①临床经验证实;②情绪心理学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的真实性

(二)预测效度

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在三个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②不良情绪和行为会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③心理不健康导致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下降,自控能力下降,心理冲突发生变形,社会功能受损,成为神经症的易感者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1)“非专业的社会支持”:①亲朋好友;②社会福利;③援助机构。类似于临床上的支持疗法。

(2)“专业的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

(三)结构效度

人口学因素;②个性心理特征;③身体健康水平;④社会变迁文化休克)。

与人口学因素相关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是由现实因素激发,②持续时间较短持续1个月或间断地持续2个月),③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能维持正常,但效率下降),④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⑤情绪反应局限于最初事件,尚未泛化

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的条件:①不良情绪持续1个月或间断地持续2个月仍不能能自行地化解;②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③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④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②初始情绪反应剧烈理智失控),③持续时间长久>2个月,<6个月),④心理不健康内容充分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比: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常形的,持续时间在半年之内;②神经症性是变形的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基础心理学


§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

第一单元 概述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有4个方面

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②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③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④促进健康服务和政策制定不包括:①疾病控制的管理问题;②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健康心理学:①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②是心理学全面进入医学领域的标志。③是心理学借助“现代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

第二单元 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②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注意变得狭窄);③情绪低落;④时间感觉发生变化;⑤精神偏离正常状态不正确的是:感到自己更独立自由

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对疾病治愈的理解,①必须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三个层面着眼,②使患者在这三方面同时好转

医生与患者的关系:①医生诊治患者的躯体疾病;②医生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

▲医生如果出言不慎,可使患者产生医源性心身疾病:①易受暗示;②歇斯底里;③神经官能症

▲躯体疾病患者伴有谵妄、耳聋、幻视症状时,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应请精神科医生会诊

意识障碍会出现在:①疾病严重和迅速发展时。②中毒现象存在时

神经官能症类的症状会出现在:疾病慢慢发展和逐渐严重时


§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压力反应:是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到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

二、压力源的种类(按对主体的影响分类)

1.生物性压力源:

直接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躯体创伤、性剥夺、睡眠剥夺、饥饿、噪音)。

2.精神性压力源

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1)是纯社会性的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监禁

(2)是由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

▲现实中,多数压力源是复合的压力源。三种压力源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三、压力源的测评

(一)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得分高者容易患心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及感冒等

(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坎纳):一个中小困扰量表117题,②一个令人兴奋量表135题

健康状况与小困扰频率和强度有关生活事件的数目和严重性无关,与令人兴奋的事件与健康无关

▲日常生活小困扰量表提出日常生活压力小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状况

(三)知觉压力的测评(知觉压力问卷,PSS)

可以测评个体认为超出能力的事件;②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或慢性压力;③可以预测早期健康问题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心理学中所说压力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漠不关心的心态不会产生压力体验。

1.双趋冲突: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

2.趋避冲突:当既想,又担心的情况出现时

3.双避冲突:当面临两种不利情景如“腹背受敌”时

4.双重趋避冲突:当同时面临两种既有利又有弊的选择时

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一、压力的种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正确的陈述是适应一般性生活压力的效果不完全是负面的

一般单一生活压力特征的是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可以努力适应的事件

承受一般性压力并适应后,人们通常:①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②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

2.叠加性压力

▲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同时性叠加压力

▲用“祸不单行”来形容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

3.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用“飞来横祸”来形容破坏性压力。如空难

破坏性压力可造成: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延迟性心因性反应);②灾难征候群DS

灾难征候群:经历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

惊吓期如“失魂落魄”的状态;

恢复期如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

康复期

二、压力的适应

坎农使用人体生理变化作为指标,对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进行过详细的描述。

塞利提出压力适应三阶段一般适应征候群GAS):

警觉阶段时刻准备)→②搏斗阶段全力以赴)→③衰竭阶段筋疲力尽)。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

(一)体质、压力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

(二)器官敏感论: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逻辑流程):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②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③临床相阶段

(一)对压力的响应阶段其中与个体需要密切相关的事件容易被觉察

未来发生的压力事件可能不引起个体强烈响应。

(二)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关于三个子系统正确的陈述:①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由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决定的;②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增益或消解后的相对强度决定的

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由三个子系统各自功能状态决定:①认知系统;②社会支持系统;③生物调节系统

1、认知系统的作用:①认知、评估作用。②调节控制作用。③人格的影响作用

(1)认知、评估作用

▲在能正确认识和评估压力的认知情况下,可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

拉扎鲁斯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有:①认知的结果有两种可能是压力源不构成威胁);②对事件严重性的评估;③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影响压力的相对强度

面对压力,个体通常会进行如下的认知活动:①评估压力对自身的利、弊及程度;②评估压力的性质;③评估自己的实力;④确定自己对待压力的方式

(2)调节控制作用

认知系统对压力的控制作用是:①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即能否自主控制或调解压力的出现与发展;②能否自主地调整自己的适应行为

▲面对“不可控压力”(如自然空难、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个体感受到压力很强;对“可控压力”,个体不会感到十分焦虑和紧张

▲面对压力,个体能否控制行为自由是关于行为的自我控制的问题。

对局面的控制类型大概有三类:①行为的自我控制;②认知的控制;③环境的控制

(3)人格的影响作用

外控型人格认为个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是外力,对自己如何生活无能为力

内控型人格认为在生活发生的事件,根源在自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败是自己失误

精神属性中自我认知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特征不包括容忍

2、社会支持系统

主要表现:①具体地支持当事人;②给当事人精神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压力事件的强度降低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加

亲密和可信任的关系压力的有效缓冲器

3、生物调节系统

▲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

由于压力影响了免疫系统,从而使其他系统也受到不良影响。

(三)临床相阶段:①及时型症状。②滞后型症状。

▲个体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及时型症状

▲关于滞后型临床症状:①当类似的事件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被激活并赋予新的意义。②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不正确是积存的观念被激活并还原为其原来的意义

*临床症状的改变表现通过:①生理躯体反应)。②心理心理反应)。③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反应)。

*临床干预的措施:①观察和分析症状性质。②寻找原因。③诊断。④干预。⑤评估

*精神活动的真实性和逻辑性由外部世界决定,即外部世界决定心理内容

*精神活动的逻辑性是客观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精神活动的相对独立性表现相对稳定的认知倾向。▲不包括经验形成的认知倾向性是不稳定的

常见异常心理的分类及症状:

基础心理学

常见精神障碍:

基础心理学

热门标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推荐 打印 | 作者:ldh | 阅读:
姓名:
评价:
最新评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用户投稿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