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 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注册会员| 登录本站 中国健康网
热门搜索: 保持心理健康
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更多

疫情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学解读疫情下会

2020-02-15 来源:未知 编辑::ldh 阅读


疫情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学解读疫情下会

新闻截图

前几天的一则新闻引人关注,很多网友表示也有这个倾向:疫情下四十几岁的周先生每天反复测量体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泡脚后测出体温有点高,在家里嚎啕大哭。

七十多岁的老父亲,抱着他说:“不担心你得肺炎,就怕你是精神出了问题!”

突然爆发的疫情,让我们不得不将自己隔离在家中,被迫的环境束缚,影响的变得无孔不入。开始大部分人的生活开始趋于相似,每天盯着手机推送新闻、朋友圈疫情消交汇、公众号各种角度消息讯息......

随着疫情的变化,时间的延长,很多人已经开始重新开启规律生活、读书、远程工作、学习课程、制作美食、和家人高质量相伴。

而一部分人更加焦虑,进而出现了严重的情绪化、身体机能下降、陷入危机、焦虑情绪无法自拔。就像新闻中周先生,出现了严重的应激反应

一、什么是应激反应?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通力合作,抢抓时间,紧急推出了全国第一本针对疫情的心理防护图书——《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

这本图书详细的介绍了有关疫情期间,普通大众容易陷入的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应对措施,科学的调适心理,管理不良情绪。

疫情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学解读疫情下会

应激反应是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两大类。

生理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

心理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反应与自我防御反应、应对反应等。应激反应是刺激物同个体自身的身心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等有关

应激反应是我们在非常事件下出现的正常反应,一般来说,我们凭借自己的过往的经历和经验,都可以很好的应对。

疫情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学解读疫情下会

这个应对时间,根据个体差异不同有所长短不一致,但了解应激反应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会更好的帮助我们平稳的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如果感到自己的应激反应过度严重,可通过心理咨询平台预约咨询,更快的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才是控制疫情的最基础保证。

二、疫情期间大众出现的应激反应有哪些?

1、认知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学习和生活。记忆力下降判断和执行力下降,做出轻率的决定。过度关注负面信息,引起身心反应,对家庭其它成员产生负面影响。

2、情绪方面:

反复回想与肺炎疫情相关的消息情绪不稳定,经常紧张、恐惧、悲伤、发怒等疫情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学解读疫情下会

3、行为方面:

易冲动、攻击性、伤害性语言和行为。一天中多次测量体温,不能忍受家人咳嗽一声。控制家人各方面生活细节

4、生理反应方面:

连续三天以上睡眠困难或多梦、梦魇、早醒不想看到看到、听到任何疫情消息。引发原有疾病加重,如高血压、高血糖、痛风、消化系统疾病等。三、过度应激反应有哪些负面影响?呼吸系统疾病:

精神压力事件,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出现气道内异物感、气道紧迫感、气紧、胸闷、干咳、气道哮鸣声等症状。哮喘发作时,缺氧、憋闷感会进一步激活紧张,导致恶性循环。

另外,其实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发病或加重,也可能与应激有关。通过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调适,释放压力,可以促进呼吸道疾病的康复。

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中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激素、胰岛素等精细地调节着躯体健康。应激状态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躯体功能持续紧张,身体代谢出现紊乱。

比如糖尿病患者长期稳定的血糖突然变得不稳定了,一些人在压力下性功能会下降。甲状腺功能紊乱也会诱发精神疾病,比如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

疫情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学解读疫情下会

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与应激有明确的关系。长时间不能放松,血压就会升高,诱发高血压病或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甚至诱发心肌梗死等严重躯体问题。

通过放松,释放压力,也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等。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腹胀、便秘等症状均与应激和压力有关。很多人被气得吃不下饭,伤心得没有食欲。严重者,应激甚至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急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通过放松、休息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四、疫情下会经历的四个心理过程阶段:

1、警惕期:高度警惕、恐慌不安,会迅速过去

身处不同的人群,在得知疫情扩散的时间里,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如疫区远近、身边感染人群、得知所属群体感染等相关信息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情绪反应。

相关数据表明,在疫情开始期,有50%以上的人会因病毒在传播性和致死性上的未知而感到焦虑和恐慌。会时刻高度警惕,看不见的病毒会随时传染到自己身上。

2、消极防御期:消极和否认

在传染病肆虐时期,人会逐渐感受到无能为力,否认自己所处环境真实性,对自己或他人的各种变化异常敏感多疑,情绪非常低落。

在解读各种信息时,会恶意解读,夸大严重的后果,低估自己的应对能力。压力、情绪和大量的信息使能量消耗殆尽,不好的情绪随时爆发,影响家人生活状态。

疫情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学解读疫情下会

3、现实适应期:调整自己面对现实,积极处理

随着疫情的变化和时间的延长,我们逐渐意识到在疫情中,“应激反应”状态里的自己,并不能真正对自己有所帮助。

我们会筛选读取信息,对人生和意义有更深层的思考。有了平稳的情绪和态度的改变,会用更严肃客观的态度对待疫情的现状,积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比平时更注重个人卫生和改善周边环境。

进入现实适应期,是走入心理健康环境的好开端,疫情面前,更会保证自己身体健康和思维能力。

4、恢复成长期:走出应激反应,更成熟、更有经验的应对。

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节奏,更多关注自身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情绪稳定、客观关注信息,积极在保护自身健康上,考虑更多未来规划的应对措施。

五、如何快速过渡到心理恢复成长期?

1、做一些居家活动可以缓解焦虑

香薰精油可以帮助有效缓解情绪,减压、抗焦虑,降低贤上腺素。听舒缓的音乐可以放松情绪整理房间: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泡澡:泡澡的过程中大脑内的β-内啡肽分泌明显增多,可以舒缓疲劳,放松心身,让人心情愉悦。唱歌:唱歌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增强免疫力,提高肺活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自信心和愉悦度。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激素的释放。

除此之外,书法、阅读、养花草、绘画,都可以让人放松心身,不被外界所扰乱。

疫情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学解读疫情下会

2、减少负面讯息摄入

为了避免信息过载,每天尽量控制自己接受疫情讯息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繁冗的信息中理智筛选信息,选择权威、可靠平台发布的讯息,过滤掉各种虚假、道听途说的可能性。

3、积极规划假期生活

回到现实总,规划自己的日常生活、饮食、睡眠和读书学习计划,各方面具体的计划,以及投入完成计划的满足感,可以分享给周边人,增加可控感和力量感。

减少因外界无法确认的疫情或者自己体内无法控制的潜在病毒风险,带来的无力感和焦虑。

4、回归当下,学会和自己相处

我们经常很忙碌,在学习、生活或者工作中,一直忙到没有时间。疫情之下,我们又和春节假期相撞,突如其来假刚好是一个和自己相处的机会。

借机,和自己呆一会,每天关闭一段时间的信息交流,闭目冥想,听自己的呼吸,感受当下的状态。

可以做一项平时没有时间但特别希望有集中的时间去做的事情,譬如:读书、写作、学外文、追剧、手工、拼乐高等。


疫情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学解读疫情下会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教授项玉涛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 精神病学》上发表论文表示:在任何一场传染性疾病的爆发灾害中,恐惧、不确定感和病耻感都会十分普遍。

如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出现了如上的应激反应都是正常范围,无需担忧害怕,尽力调节到最佳状态。如果感受到压力重重,自己无法走出来,联系心理医生咨询师最好的选择。

疫情之下,医护人员在前线坚守的拼尽全力。而我们作为普罗大众,能做到的就是在关键的时刻保持镇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疏导正向信念,保证精神防线的安全和健康。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演讲中的一句名言:“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热门标签:保持心理健康(9)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推荐 打印 | 作者:ldh | 阅读:
姓名:
评价:
最新评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用户投稿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