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 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注册会员| 登录本站 中国健康网
热门搜索:
首页 > 亚 健康 > 正文
更多

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东北地区健康发展状况

2019-12-13 来源:未知 编辑::ldh 阅读
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东北地区健康发展状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No.12》发布会于2019年10月29日9:30在北京中冶大厦(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28号9层会议室)举办。中国网现场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武占云: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我们今年的城市蓝皮书发布会,下面我代表城市健康发展评价课题组向大家汇报2018年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与城镇化进程相伴随的是城市亚健康问题的出现,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这个民生福祉当然也包括了居民健康福祉这样一个重要的内涵。

在新时代,尤其是现在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实现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与城市健康福祉提升,我们今年的评价在回顾2018年中国城市健康发展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对全国288座地级以上健康城市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个总体评价,我们这个评价的目标一方面是希望能够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提供更好的依据,第二个方面是希望以健康城市为抓手,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决策支持,第三方面也希望为各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介绍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进展与成效。我们认为在2018年尤其是2018、2019年中国的健康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首先是健康城市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一是制订了一系列的纲领性文件,在国家层面先后引发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健康中国行动》等政策文件,作为深入指导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完善组织协调机制。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2019年明确提出要在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从协调组织机制上确保健康城市的深入推进。三是监测评价机制逐步健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和发布了全国健康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健康城市的良性发展,我们课题组参与了全国标准的制定工作。四是法律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18年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基本医疗卫生以健康促进法》提请全国人大会议,也是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提出促进居民健康是我们健康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

第二方面是中国特色健康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从全球范围来看,健康城市建设实际上是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城市项目,这个健康城市项目主要是基于全球的健康城市联盟成员依托一些非政府组织通过自下而上和跨区域合作的模式推动健康城市发展。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有它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主要是充分发挥了我们自身的体制优势,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将健康发展放在城市发展的首要位置,逐步从聚焦为公共卫生的小健康理念转向健康环境,社会服务的一个大健康的一个治理理念。同时强调这种健康城市、健康村镇以及健康学校一些基础的健康细胞工程的建设,可以说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自下而上的全社会合力共治的模式,共同推动着中国城市健康城市的建设,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健康发展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乡福祉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根据卫健委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已经优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建国之初到现在都已经有了大幅的提升。国际权威机构的评价结果也显示中国在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方面已经由1995年110位上升到48位,是全国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第二部分我们介绍一下2018年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总体情况。今年我们延续了之前课题组设置的健康城市五维的评价分析框架,包括健康经济、健康文化、健康社会和健康环境和健康管理,包括了16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评价范围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西部地区城市的288座地级以上城市。总体评价显示,中国城市健康发展水平呈梯度分布,健康城市占比不足二成。2018年城市健康发展指数中国排名前十位是深圳、北京、上海、珠海、广州、南京、宁波、杭州、苏州和厦门这十座城市,其中有四座来自珠三角,五座来自长三角,还有一座来自京津冀城市群,类似于对人体健康的一个检测,我们如何来评价一座城市是否健康呢?我们课题组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相对科学的诊断方法,就是说一座城市五项指标的发展协调程度。如果某座城市五项指标均高于所有城市的中位数,我们就把它视为处于相对健康的发展状况。如果某个城市五项指标有一项指标的指数低于全国城市的中位数的,我们把它认为是一类亚健康城市,依此类推,还有二类亚健康和三类亚健康的城市。2018年评价结构现实,全国共有35座城市处于相对健康发展状况,然而这个占比仅有12.15%,还不足两成。一类亚健康城市有45座,占比15.6%,二类亚健康城市有71座,占比24.7%,三类亚健康城市达到37%,占比47.5%,近半数城市处在三类亚健康状态。

从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城市达到相对健康水平的比例有25.29%,有1/4以上的城市达到相对健康的水平。中部地区只有10%的城市水平达到相对健康,西部地区仅有不到5%的城市达到了相对健康,但东北地区健康发展状况更为堪忧,仅有不足3%的城市处于相对健康,有82%以上的城市处于三类亚健康的状态。

从时间维度来看,2015-2018年期间,中国城市健康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达到健康城市的数量由2015年的26座,增加到2018年的35座,亚健康状况整体有所改善,其中中部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健康城市的占比由2015年的13%提升到了2018年的23%。

同时,我们也分析了城市之间的这种发展差距的一个发展态势,主要是用变异系数来测度,结果现实各城市发展差距整体上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从分项指数来看,健康社会指数缩小最为明显,说明近年来各城市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和民生建设等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健康文化指数的变异系数,在这张图中,就是高的指数表明它是一直处于高位的,说明目前各城市在公共文化投入方面和发展水平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如何来推进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重点。

从空间格局上来看,2018年中国城市健康的发展水平仍然是呈现了东部地区占优,中部和西部地区稳步提升,而东北地区处于末尾的差异格局。前几年评价结构是西部格局出现末尾,从去年开始西部地区的健康发展指数开始超过东北地区。尤其是在健康文化、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管理这几项指数方面,西部地区都是优于东北地区的,但是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方面可能目前还是需要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从省域角度分析了城市之间的健康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健康发展水平也是呈现一个梯度分布的,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位于第一梯队,综合发展指数超过了50,新疆、湖南、广东等十个省份位于第二个梯队,综合发展指数介于45和50之间,位于第三个梯队的城市占了比较大的比重,主要是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和东北三省和东部地区的部分城市,这些城市健康发展指数都低于45,各分项指数之间的均衡度也存在明显的欠缺,存在明显的短板。

同时我们也分析了城市健康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和行政等级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很明显的关系,就是城市健康发展指数与城市规模基本上存在着同项变化关系,也就是说规模越大的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相对而言更高一些,行政级别更高的城市健康发展指数也相对而言更高一些。比较而言行政级别较低,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在资源配置、产业集聚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较为欠缺,因而城市健康发展水平整体上比较低,因此从未来来看,在健康促进中不仅应该从国家和区域层面来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实也更需要做的是鼓励和引导各地的中小城市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经济,通过经济发展带动社会事业和人居环境建设,以此来全面促进全面健康公平。

第五个维度我们从城市群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城市群的健康发展水平。在这一点我们重点选取了13个国家级的城市群,那么评价结果现实,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位于健康发展指数是位居前三位,而且不同城市群的发展优势和短板是不同的。长三角的城市群的健康经济、健康文化和健康社会指数是位居所有城市群第一位的,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化建设和民生保障方面优势比较突出。而京津冀城市群健康社会和健康管理方面指数相对较高,而健康环境指数是排在后面的,所以说它在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城市群内部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等方面也需要加大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力度。同时我们分析了不同城市群内部的差异状况,我们这里面也是用变异系数来测定的,结果表明健康发展指数越高的城市群它的内部差异性越大,其中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的差异是最大的,存在着首位城市或者几个核心城市的健康发展指数显著高于城市群其他内部其他城市的现象。就珠三角城市群来看,它的健康文化指数的分析系数最大,不同城市的公共文化均等化差距最为明显,京津冀城市群健康经济的变异系数最大,就说明在目前的阶段京津冀城市群未来构建一个产业分工比较合理产业联系强的这种内部的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协作的网络和机制是更为重要的。

最后我们展望了一下未来的一个趋势和主要的可能促进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的一些关键点。第一方面我们认为充分利用大国治业和互联网提升健康城市建设的智慧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已经日益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高地,大国治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各个环节,城市的健康发展应该抓住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积极推动新技术在卫生医疗、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和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加大健康城市试点和智慧城市试点数据共享、政策协同和联动机制。第二方面要强化跨部门合作,形成多部门健康协作机制和合力。城市各部门应该借鉴国际健康影响评价方法,在部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梳理部门的职责和政策领域,分析政策领域所涉及到的健康影响因素,同时要打破各种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可持续的跨部门的合作机制,然后提升城市健康发展的科学决策水平。第三方面应该强化健康共治,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平台。全球发展实践表明,非政府组织尤其是企业和社区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健康城市计划的成功与否,我们认为健康共治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途径,健康共治认为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全政府全社会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为健康发展和社会福祉共同参与的行动,应该贯穿于健康城市的需求评估规划制定活动实施和监测评价的各个环节,通过健康促进、健康共治、健康发展的全面性、公平性和协同性,从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热门标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推荐 打印 | 作者:ldh | 阅读:
姓名:
评价:
最新评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用户投稿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