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 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注册会员| 登录本站 中国健康网
热门搜索: 脑血管 意外
首页 > 养生常识 > 正文
更多

围麻醉期突发脑血管意外的应对策略

2020-11-05 来源:未知 编辑::ldh 阅读
围麻醉期突发脑血管意外的应对策略

围麻醉期脑血管意外是围术期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病死率,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然围术期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但由于其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

围麻醉期突发脑血管意外的应对策略

在我国,脑血管意外每年发病率约为150/10万,病死率为120/10万,幸存者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是致使成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首要原因。

在医学上,我们首先要尊重科学。因此,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将这个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为零。但是我们仍然坚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一定可以将发生率降低到最低。

可以说,对于原因复杂的围麻醉期内脑血管意外的预防是相当困难的。有研究表明,注重患有全身疾病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监测,可以达到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井及时治疗的目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围麻醉期突发事件的挑战》一书中给了我们哪些应对策略:

1.充分的术前准备。

在术前应该常规地对有高血压、高血脂、心房颤动、过量饮酒、吸烟、糖尿病等可变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治疗,使其各项指标尽可能地在正常范围,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Holloway 等研究表明血压、高血脂、心房颤动和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可降低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对于过量饮酒,吸烟、糖尿病患者也一样。而对于年龄、性别、种族等不可变因素我们只有始予重视,尽可能地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2.良好稳定的麻醉管理。

围术期有一个良好稳定的麻醉管理方法是防止脑血管意外发生的保障,很多围术期的并发症都是因为麻醉管理和方法的不当而引起的。而麻醉对脑血管的影响包括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对脑灌注压、脑血管阻力、脑血流量、脑调节机制及血脑屏障完整性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脑血管意外,在术中选用对脑血管影响小的麻醉药物,特别是麻醉诱导应慎重用药,减少对心血管的抑制。

诱导时,麻醉深度要适当。麻醉操作如插管等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心律失常和颅内压升高等的发生;术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维持循环稳定。目前,已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术中高血压和低血压是引起围术期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危险因素,无论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独立相关。

术中尽量避免血压过度波动,这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但也不宜过分追求血压值的下降而不顾脑灌注情况,因为若这样做对中枢损害、颅压高的患者,可降低颅内灌注压及血管调节功能,并要避免速降和速升,尽可能地维护一个对患者适当的血压。

术中要维护好通气,让患者的PaCO2维持在25 ~ 30mmHg,防止CO2的暮积,保证颅内压的稳定。

术中液体治疗非常慎重,严格按晶体和胶体比例的原则输注和量的控制,尽量避免含糖液等晶体溶液的输注,因为葡萄糖无氧代谢可产生过多的乳酸,加重对脑血管的损害。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不免眼前一亮。至此,我们终于揭开术中尽量不使用葡萄糖溶液输注的原因了。

血脑屏障破坏时,不论是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会从血管内向外渗到脑组织,从而加来脑水肿,影响脑血流量,但从目前看来,应尽量避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以输注胶体液和血液制品比晶体液更为适宜,显效快速,特别是对于伴有脑血管痉挛的患者,改善脑血容量的作用非常明显。至于术中输血液制品,应注意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改变,其可促进血栓形成;手术和创伤使大量组织因子进入血液,激话外源凝血系统。同时术中抗纤溶制剂量过大、应用时间过长,有时也会诱发脑血栓的形成。并要注意血液的黏度,尽可能维持血细胞比容在30%-35% 以防止血流瘀滞,维护大脑良好的氧供。

深低温已广泛应用于心脏和大血管手术,以保护脑组织。近几年来,许多实验表明,体温下降1~3℃,即浅低温33~35℃,具有脑保护作用,但是要注意低温的应用时机,低温程度、低温持续时间等具体问题,发挥低温时脑保护的好处,避免其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结束至患者完全清醒拔管,这段时间属于高危险期,特别需要注意维持循环的稳定,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并要结合高血压病史,术中血压剧烈波动,观察到瞳孔的变化以及病理反射,就应想到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

3.积极镇痛。

镇静的药物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调整与安慰,保证患者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4.对高危患者围术明脑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脑损伤。是预防不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经常性地对围术期患者进行中枢神经系统评估,对于早期发现和处理脑血管意外非常重要。术前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包括意识水平、视觉、运动功能、感觉、语言功能在内的完全的中枢神经系统评估,并作为一个基本检查与术后相对照。术后对神经系统的评估应作为一项经常性检验。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和及时处理。评估通常采用NIHSS方案,使用简单,结果可信。及时发现患者认知力的变化,对观察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对认知力的评估可采用MMSE方案,5分钟便可完成,其结果有效可靠,可以避免主观性的偏差,减少对检查者技能的依赖。

5.对围麻醇期脑血管意外患者,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含量、血容量、血压及血糖变化。

(1)体温:在动物实验中,降低体温能减小中枢系统损害。术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体温高于37.5C,是病情恶化的预兆,应连续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热原因,对发热患者积极应用退热药。

(2)血氧含量: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易发生不正常呼吸,使血氧含量降低,对大脑缺血区造成严重的损害。围术期应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如血氧饱和度低则给予吸氧。

(3)血容量:脑血管意外急性期患者常常不能经口补充液体,易发生脱水,需静脉补充液体。因低渗溶液会通过渗透作用到组织间隙,而加重脑水肿,所以只能给予等渗的平衡液,以维持正常血容量。保证适当的心排血量来加大脑部灌注压。术后患者血容量不能超载。因此,需密切监测血容量的变化,及时补充纠正。

(4)血压:血压监测是处理围术期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关键所在。在脑血管意外急性期血压升高,一方面高血压会加重脑部出血和水肿,并加重术后心脏的负荷。另一方面血压下降会使脑血流减少导致脑组织持久性损害。一般在脑血管意外急性期,患者动脉压应控制在比正常血压高出10%~ 15%为佳。

(5)血糖:高血糖、低血糖在脑缺血期间对中枢神经都有损害,高血糖作为一个重要反应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中都可出现。据报道,血浆血糖水平升高是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指标。早期控制血糖升高,可以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及更多案例:详见《围麻醉期突发事件的挑战》

围麻醉期突发脑血管意外的应对策略

该书针对61种围麻醉期高危害性突发事件及5类严重威胁医患安全的突发事件,按原因分析、应对策略、思考以及案例分享思路,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让麻醉医师轻松面对围麻醉期突发事件的挑战。

热门标签:脑血管(11)意外(3)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推荐 打印 | 作者:ldh | 阅读:
姓名:
评价:
最新评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用户投稿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