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 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注册会员| 登录本站 中国健康网
热门搜索: 千年 源远流长
更多

药食一脉,源远流长。饮食养生的智慧已延续千

2020-04-28 来源:未知 编辑::ldh 阅读

远古时期,原始先民穴居野食、茹毛饮血,生活环境险恶,疾病和猛兽随时都威胁着他们的生命。“燧人氏钻木取火,食物始炮声而熟,人无腹疾”。有了火,人类不仅迎来了光明温暖,带来了安全,更重要的是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完全改变了食物的口味,缩短了消化时间,提高了利用率,改善了人体营养状况,提升了免疫力,减少了疾病,极大地增强了人在自然界的核心竞争力 。

从此,人类更加健康,生命更加长久,大脑发育更加智慧,人类跃居“万物之灵长”地位,开始谱写地球的文明史。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原始人通过长时间的尝试,逐渐地将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天然产物,区分为食物、药物和毒物,开启了古代养生学、营养学的研究。

药食一脉,源远流长。饮食养生的智慧已延续千

奴隶社会,人们改进了烹饪器具,发明了羹、汤,汤药也应运而生。至夏商时,酿酒事业发达,“酒”能活血脉、行药事,被称为百药之长。公元前五世纪的周代,产生了专职从事饮食调理工作的“食医”。他们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师,负责君王的饮食设计工作,制造各种美味佳肴与保健医疗饮食,主持“养护之道”。当时这种职务的地位在“疾医”(内科医生),“疗医”(外科医生)之上。

到周秦时代,《周易》、《尚书》、《山海经》先后提出了节制饮食的观点,甚至收载了几十种保健养生性质的饮料与食物。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著成,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加强了饮食节制、五味调和的观点,主张“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并提出若违背饮食宜忌的原则会危害人体。具体的提出了饮食调理和饮食卫生,奠定了后世饮食养生理论的基础。

药食一脉,源远流长。饮食养生的智慧已延续千

战国时的医家非常注重饮食防治疾病。扁鹊的观点是:“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52病方》,收载用于食疗和食补的食物约占全部药物的1/3。书中有不少食物与药物共同组成的方剂。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共收载365种药物,其中有不少食物:如枣、藕、山药、蜂蜜、薏米,被列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上品药。

汉代医圣张仲景,注重“祛邪、扶正”,在他的治疗中经常使用食物,“以存津液,保胃气”,如他在治疗外感疾病的名著《伤寒论》中第一方剂“桂枝汤”就含有大枣、生姜、桂枝、甘草等食物成分。他要求病人在服此方后,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在他著作的300多个药方里,约1/3有食物成分。

药食一脉,源远流长。饮食养生的智慧已延续千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有专门的“食治篇”,详细介绍了食的理论,和谷、肉、果、菜等154种食物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作用。他本人身体力行,养生有道,百岁以后还耳聪目明,著书立说。《食疗本草》更是收入食物227种,详细介绍了食物的性能、效用、烹调方法以及进食原则。宋代《太平圣惠方》的“食治论”,记载了28种疾病的食疗方法。

明清时期,有关饮食保健的著作大量涌现,《食物本草》、《随息居饮食谱》、《随园食单》、《饮食须知》等从不同的角度对食物的性能、功用与主治,以及膳食结构做了实用价值的阐述。《救荒本草》、《野菜博录》扩大了食物的来源,《本草纲目》收载了一千种食物,其中不下两百多种是具有保健医疗性质的食物,养生食疗方也有数百种之多。

药食同脉,源远流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推荐 打印 | 作者:ldh | 阅读:
姓名:
评价:
最新评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用户投稿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