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 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注册会员| 登录本站 中国健康网
热门搜索: 水肿 之法
更多

中医松楠:治疗肾性水肿,仲景经方“对举”阴

2020-05-15 来源:未知 编辑::ldh 阅读

由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发的水液潴留,为肾性水肿,初起为足踝、下肢,严重者可波及全身,此属中医学水气病范畴。

正常气化是人体阴阳两方面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人体的阳气不足,则气化无力,水液不化,不循常道而泛溢,水液停聚则出现水气病。阳气运行不利,蒸腾气化失司,水津无所推动,失于布散,泛溢而为水肿,此理为人所熟知。然而阴血运行不利,亦可导致水肿为病。阴阳二气,互藏其宅,互根互用。

中医松楠:治疗肾性水肿,仲景经方“对举”阴

阳不足与气化不及

肾在水液代谢中起着主导作用,《内经》有“肾主水”和“诸水皆生于肾”之论。肾之气化乃一身气化之根,是人生命之本。当疾病发展到少阴的阶段,肾阳一衰,膀胱气化失司,脾土不能制水,心脏权威失势,则水液代谢紊乱,或停,或聚,或溢,变证蜂起。仲景立真武汤为少阴水气病治疗大法,实乃紧扣少阴“阳气主用”的气化特点,少阴病以寒化证为主,寒化证病机为阴盛阳衰,盛阴之中每有湿有水。

阴不足与气化不及

阴不足所导致的水肿病,临床上也不少见,万物负阴而抱阳,阴与阳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素问》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因此,阴不足,必然会影响到阳的功能,使得阴阳的平衡被破坏。阴液无所化,阴邪居于阳位,浊阴不降则为病阴不足,无阴以配阳,阳气无所附,则为邪火。邪火无阳气化育之功,不仅不能蒸腾气化水液,反而与水气胶着互结于下焦,阻遏气机,水热搏结而气化不行,水液不化,脏腑气化以阳气为用,其根却在阴血。故阴血亏虚,阳纵使不虚,亦不能充分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的气化不能正常的进行,水液代谢就会出现紊乱。

中医松楠:治疗肾性水肿,仲景经方“对举”阴

临证治疗肾性水肿时,究竟属于阳虚还是阴虚,当求本审因,详察细辨,《伤寒论》中最核心的一个字就是“辨”,万不可想当然或人云亦云。治疗肾性水肿,仲景在《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提示有寒化证和热化证之分,设真武汤与猪苓汤证对举,论述肾阳、肾阴在“肾主水”气化功能的发挥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不可偏废。

中医松楠:治疗肾性水肿,仲景经方“对举”阴

01 阳虚水泛——真武汤证

“少阴病, 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伤寒论》第 316 条)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肾脏不能化气行水,脾土难以运化制水,导致膀胱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肾阳虚发展至肾不主水,即为真武汤证,真武汤证是水湿之显。若素体阳虚,或治不得法损伤肾阳,则证候日趋加重,邪气渐深,肾阳日亏,阳虚寒盛,水气不化,有形之水外则留滞于身体,久则经气不畅,出现四肢水肿、沉重、疼痛。


真武汤是温阳利水之代表方。方中附子大热大辛,壮肾中之阳,补命门之火,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与附子同用,还可温煦以除寒湿;茯苓健脾利水,擅使水湿从小便而出。生姜宣散,佐附子助阳气,寓散水于主水之中,合茯苓、白术以温中健脾; 芍药活血脉,养阴液,缓挛急,利小便,且温阳利水药中佐以酸敛护阴之品,使水火相济,阴阳互根。诸药合用,温肾阳以消阴翳,利水道以祛水邪,共奏温阳利水之效。

中医松楠:治疗肾性水肿,仲景经方“对举”阴

02 阴虚水泛—猪苓汤证

“少阴病, 下利六七日, 咳而呕渴, 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第319条),此方证乃肾阴亏虚,阴虚有热,水热互结,膀胱气化失职,水气内停所致。肾阴亏虚,虚热内生,水热互结,水气内停,故见胫跗俱肿;肾阴不足,髓海亏虚,骨骼失养, 故腰酸体疲、两颧潮红、小便短少、舌微红、脉细数均为阴虚水热互结之征。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利水之效。

方中猪苓其性沉降,能直达少阴而通窍利尿;茯苓健脾渗湿,与猪苓相合为用,是除湿利水之要药;泽泻宣泄肾浊;滑石甘寒性滑,善清下焦邪热而通淋;阿胶滋阴润燥,既益已伤之阴, 又防诸药渗利重伤阴血。五药相配,具有利水不伤阴、滋阴不碍邪的作用,可使水去热清,阴液得复,自利则止。

中医松楠:治疗肾性水肿,仲景经方“对举”阴

在《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仲景设真武、猪苓汤证对举,辨治少阴水泛证,对举辨证思维之精细、方法之灵巧可窥见一斑。真武、猪苓汤证中均可见到,但两者不同在于: 一为阳虚水湿不化,故有少阴寒化之证;一为阴虚水热互结,故有少阴热化之证。真武汤功在温阳祛寒以镇水,猪苓汤擅于滋阴清热以利水。两者均在少阴,分属阳、阴两端,可见少阴主水而有寒、热之分,要细细加以分辨。

中医松楠:治疗肾性水肿,仲景经方“对举”阴

“对举”是仲景《伤寒论》辨证方法的重要特征,运用广泛,构思精巧。在《伤寒论》398 段条文中常用表里、阴阳、寒热、虚实、上下、气血等互相对举,以阐明、 强调疾病的病机、 证候特征和辨证要点,鉴别疑似,区别异同,从而明确诊断,掌握各种疾病的证治规律。

由于疾病的范围广泛,病机复杂,疑似颇多,常难辨真假。“对举”辨证论治思维就是这个“辨”的内涵之一。其不仅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科学、灵活的思维方法。仲景在《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对举”真武汤与猪苓汤治水,用意就在于此。

我是中医松楠,专注纯中医临床、热衷纯中医文化,原创中医精品文章,欢迎关注我,给我点赞。

热门标签:水肿(6)之法(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推荐 打印 | 作者:ldh | 阅读:
姓名:
评价:
最新评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用户投稿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