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 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注册会员| 登录本站 中国健康网
热门搜索:
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更多

辟谣: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就可以了?

2019-12-05 来源:未知 编辑::ldh 阅读

背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类医疗平台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大众视野,这种医疗媒介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众多的科技便利,使得距离不再是问题。心理咨询作为一项新时期的职业技能,在通讯发达的今天,似乎应运而生了“网络心理咨询”。大家习惯将自己简单的问题抛给咨询师,然后支付一点费用,然后期待自己期待的答案……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国庆节,等待阅兵的时候,我们先对这个现象讲究一下……

辟谣: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就可以了?

网络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不是你想的那样!辟谣证据之一:什么是网络心理咨询?

关于网络心理咨询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术语,至今依旧无法统一。

美国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协会,把网络心理咨询定义为“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或网络视频设备,进行远距离的同步/实时或异步/非实时的互动”。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型的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和关系问题的咨询模式,它是通过互联网在求助者与专业人员间实现同时或即时沟通,进行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信息互动过程。

网络心理咨询包括求助者通过专业网站提供的信息,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主持网络的咨询者利用远程沟通和信息科技手段,突破空间限制,提供关于心理健康的信息、评估、诊断、干预、咨询、督导、教育及如何实施的程序。

辟谣: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就可以了?

咨询与传播咨询信息

网络心理咨询呈现多样化;辟谣证据之二:网络心理咨询的方式、形式、特点?

随着网络沟通方式的发展,咨询师也在不断探索各种网络心理服务模式。

目前应用的比较多的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方式有:电子邮件、聊天室、视频。

目前应用的比较多的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形式有:个体咨询、网上团体咨询和家庭治疗、网络支持团体以及网上心理健康信息资源等。

目前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的特点有:

匿名性——匿名能减少面谈的压力,提高当事人的安全感。降低当事人对心理咨询的防卫,并能比较自在地表达与自我揭露。

便利性——网络的便利性可突破空间的限制,让行动不便或交通受限的当事人有另外一个可以利用的渠道,经济上节省,时间上灵活

缓冲性——网络心理咨询使用文字进行沟通(视频除外),对心理咨询师而言,文字沟通的压力较小,心理咨询师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回复。咨询者也可以同样思考和回复。

辟谣: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就可以了?

隐匿

网络心理咨询不是所有人都合适!辟谣证据之三:网络心理咨询的局限性

这里是今天的重点,醒一醒,敲黑板,划重点了!

非常肯定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网络心理咨询。有些求助者必须要进行面询,比如有自杀或他杀念头的求助者,比如生命处于危险的求助者,比如有自杀、受虐或暴力倾向历史的求助者,比如出现幻觉的求助者,比如有药物或酒精滥用的求助者等等。

辟谣: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就可以了?

筛选

同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彼此的确认。一般来说,提供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的咨询师,除了应具备咨询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使用网络的能力及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能力。

同样,求助者的身份的确认也是问题。实际治疗过程中需要确认来访者的身份。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安全性的考虑。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有责任保护求助者不受到伤害,有时需要联系求助者的家属、医院等机构,所以他必须与求助者建立真实的联系方式。另外身份的确认可以避免双重关系(比如咨询者和被咨询者是朋友、爱人、亲属等)。电脑方便寻求帮助,也便于撒谎。

2.知情同意。提供网络心理咨询前,应除对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的特点、形式、保密的规定与程序及可能的限制加以说明之外,对于提供服务人员的专业资格,收费方式等亦应事先告知接受服务的当事人。这意味着首次求助者都需要阅读并认可这些规定,而后才可以开始

3.保密与预警。网络的安全性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网络心理咨询师除了个人应严守保密的规定之外,还必须有适当的安全措施以维护当事人的隐私。不过,当面临当事人可能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时,咨询师应尽到预警责任,然而在当事人为匿名或是身处远地时,是有所限制与难以执行的,这也是网络咨询服务备受争议之处。

辟谣后的碎碎念辟谣: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就可以了?

小小的遮挡

很多传统的咨询师认为网络会破坏人际的亲密感,外貌、姿势、语音和语调以及目光的接触可能为咨询师提供有用的线索。

其实深层的感情沟通并不一定要面对面,人们会创造一些代用物,通过一些独特的人物造型和表情造型,来传递身体的接触或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拥抱等。同时,我们辩证的去看,可以知道面见可能产生误导、混淆、分散注意力、胁迫或加重负担等消极作用。

另外一点,传统咨询师不喜欢网络的原因是,网络求助者很容易控制一些沟通的技巧,听不到声音、看不到人影,所以求助者很容易撒谎,也极易导致误解。

但是对于一个自愿付费的、急于治愈的求助者,有何理由要撒谎?而恰恰相反,将自我暴露和诚实的控制权交给求助者,往往使对方能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并且他会努力使每一条信息都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可避免误解的澄清也是具有治疗功能的。

总之,网络心理咨询是可以进行的,但绝不是全部可以的。我们要有的放矢,仔细甄别,本着负责的态度才好!

辟谣: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就可以了?

好风景是感受而不是记录

#清风计划##她力量计划##健康真相馆##头条辟谣#

参考文献:

1. 江光荣. 心理治疗关系之作用机制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5): 555-561.

2. 吴明霞, 郑涌, 汤万文. 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 心理学动态. 2001. 9(2): 151-156.

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cn. APA statement on services by telephone, teleconferencing, and intermet. http://www. apa. org/ethics/stmnt01. html. 2006-09-29.

4. Shav HE, Shav SF. Critical ethical issues in oanline counseling: assessing current practices with an ethical intent checklist.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 opment. 2006. 84: 41-53.

5. Wright J. Online counselling: leaming from writing therapy. British Joumal of Guidance&Counselling. 2002. 30(3):285-298.

6. Suler, J. Psychotherapy in cyberspace: a 5-dimensional model of online and computer-mediated psychotherapy. CyberPsychology&Behavior. 2000. 3(2): 151-160.

7. Eleven RK, Allen J. Applying technology to online counseling: suggestions for the beginning E-therapist. Joum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004. 31(3): 223-228.

8. Zelvin E, Cedric M.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conducting counseling online. Online counseling: A handbook fo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London, USA. 2004.165.

9. Norcross J C, Hedges M, Prochaska J O. The face of 2010: Adelphie poll on the future of psychotherapy.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2. 33: 316-322.

10. Grohol J. Best practices in e-counseling: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e-counseling [On-line]. Available: http://psych-central.com/best/best3.htm.

11.张伯源. 电话心理咨询——“希望热线”百日服务总结.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0. 4: 178-180.

12. 陈仲舜. 心理救援电话概况——附250例企图自杀者的分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3. 3: 93-95.

13.倪家鹤. 深圳市电话心理咨询二年分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3. 1: 61-62.

14. 崔新佳, 张明岛. 热线电话心理咨询. 上海精神医学. 1991. 3: 44-45.

15. Huws J C, Jones RS, Ingledew D K.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using an email group: A grounded theory study.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01. 6: 569-584.

16. Kruger LJ, Struzziero J, Kaplan SK. The use of emailin consulta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onsultee outcomes. Joumal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2001. 12: 133-149.

热门标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推荐 打印 | 作者:ldh | 阅读:
姓名:
评价:
最新评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用户投稿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