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 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注册会员| 登录本站 中国健康网
热门搜索:
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更多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2019-12-13 来源:未知 编辑::ldh 阅读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当今时代,注重人的综合素质。时代对人才的特定要求,促成了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使得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而教育质量,必然涵盖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综合素质。观察当今学生不难发现,罹患“心理障碍”的中小学生不在少数。它阻碍了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学业成绩的提升,其综合素质难以形成。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心理现状分析

当前,学校都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大多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缺乏青少年所固有的朝气和生机。这种表现,其实是心理障碍所致的病态。心理障碍在中小学生中,有以下几种表象:

一是自卑。无端地轻视自己,时时、事事认为自己赶上别人。在父母面前,不愿意多说话,不愿坦露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与同学相处的情况。在学校,不愿意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千方百计避开老师。在社会交往中缺乏主动性,缺乏参与意识,总感到自己无能,无法赶上别人,更不相信自己能超过别人。

二是自馁。不同程度地丧失自信,各方面都表现出畏畏缩缩。在家庭中,本有能力处理的事,不敢去处理,怕受到大人的指责。在学校里,对老师唯唯诺诺,对同学中间的不正确言行,不敢劝说,更不敢提出批评。在社会交往中,谨小慎微,生怕被别人瞧不起。

三是自闭。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人接触,也不与他人交流,经常独来独往,始终保持缄默。自闭者中有小学生、初中生,还有高中生。黄山在线曾报道,江西赣州的男孩小汤,今年17岁,正在读高二。据他母亲黄女士讲,曾因自闭而出走。

四是自弃。由于自卑、自馁和自闭,从而产生甘于落后的消极心理。总认为生活无聊,凡事对己不公平;自觉前途渺茫,于是得过且过,自暴自弃。在家庭中,不听父母的教导。在学校,与教师有对立情绪,与大多数同学有隔膜,喜欢和同类学生结成小团体。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小团体多是产生学生打架斗殴、校园欺凌现象的温床。

这些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客观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它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

在家庭,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佳是智商低的原因,没有成才的希望,导致失去信心,放弃对子女的教育;其次,是生活在单亲家庭所致。他们得不到父母和完整家庭的关爱与呵护,从而形成了感情上的冷漠,性格上的缺失;再次,是隔代养育所致。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成为留守少年儿童。他们的一切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打理。这些长辈对孙辈只有溺爱会偏爱,缺少了必要的管教和正确的引导,难免形成畸形心理。在学校,教师对学习和表现较差的学生不是进行耐心引导、倾心教育,使之提高学业成绩,改掉不良的习惯,而是一味地进行批评和讽刺,这势必刺伤他们的自尊心,泯灭他们的进取心。在社会生活中,某些人歧视家长,没有权势,人微言轻,或受过惩处,或有残疾,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他们产生自卑、自馁、自闭等不良心理。这一切,都会成为他们积极进取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玩世不恭、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二、如何消除心理障碍

消极心理障碍的存在,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对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极为不利的。如果视而不见,任其存在和发展,将会导致学生的流失,素质教育的失败。从发展的观点看,心理障碍若不消除,对学生个人,对学生家庭,乃至我们的国家,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常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成这些学生的积极转化,必须凭借家庭、学校、社会几方面形成的合力。标本兼治,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因家庭方面形成的不良心理,多是由家长的指导思想不正确,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子女方法失当所致。其次,单亲家庭教育的不利,留守少年儿童所受隔代教育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学校可以与家长施行“家校通”,以电话、短信等形式保持经常的联系。家长也须加强同学校的联系,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不能抱着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散手不管的态度。更主要的是,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至于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主动联系不在一起生活的一方,使孩子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完整家庭的教育,双亲之爱的温馨。最难的也许是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引导了。其父母外出打工,无法陪在孩子身边,这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可以在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面前,亮明态度,指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尤其是不能溺爱。此外,还要保持电话联系,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表现状况。这样做了,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或许会健康些。

因学校教育方式失当所致的心理障碍,则要靠老师们去消除。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教书育人”观念,面向全体同学,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力求做到公平待人,绝不可以财、以势、以成绩的优劣来决定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尽可能地做到一视同仁,对学生施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消除其心理障碍,帮助心理障碍者找回做人的尊严,重拾失落的自信。

消除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艰苦而长期工作,各科教师应形成共识,密切配合,要特别重视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共同疏导,形成转化这类学生的合力。这中间,班主任老师所起的作用最为关键,应做到:找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我与他人一样能学好”的信心。韩愈说过:“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要以这段话来激励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被人差。同时,教师要努力把他们的闪光点作为转化他们的最佳契机。当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点滴进步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后,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满足。而这种兴奋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奠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基础。总体上说,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心灰意冷,缺乏动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激起他们奋斗人生的兴趣和激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培养起来了,学习的激情就会接踵而来。教师不妨采用以下方法:

(1)实施“反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让学生互教互学,共同促进。这样,既使中等、优等生加深了理解,又让这些成绩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得到来自同学讲解的重复学习的机会。

(2)组织开展小组竞赛。成绩暂处劣势的学生,虽然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但仍会有一定的表现欲,适当开展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获胜的“门槛”降低了,他们更有信心,也更容易获胜。这就正好利用这种力量对之实施鞭策,以促进他们的转化。

(3)尽量减轻学习负担。各科教师应明白,过重的学习负担,过高的要求,会遏制和破坏心理障碍患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实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

(4)多进行鼓励性评价。即对这类学生的试卷和作业评价尺度尽量宽松一点,多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其享受到点滴进步和逐渐成功的快乐。他们就会树立起必胜的信心,朝着再次获取成功的道路前进,由劣势变成优势,成为优生。

对于由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家长和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努力消除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怀。

总之,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较为复杂,危害不轻。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心态特点,研究其心理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出消除其心理疾患的具体方案,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以尽早促使其转化。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热门标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推荐 打印 | 作者:ldh | 阅读:
姓名:
评价:
最新评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用户投稿

Power by DedeCms